1. <rp id="aka8y"><menu id="aka8y"></menu></rp>
    2. 我國內河航運加速綠色智能轉型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10-28





        近年來,在政策引導和企業積極參與下,我國內河航運綠色智能轉型步伐持續加快,應用場景日益豐富。業內專家表示,我國內河電動船舶產業仍需持續加強政策引導,提升研發設計水平,夯實基礎設施建設,加強產業上下游協同,賦能內河船舶綠色智能轉型和高質量發展。


        應用場景不斷豐富


        聞不到刺鼻的柴油味,聽不到發動機轟鳴聲……以“承載人類夢想 駛向星辰大?!睘橹黝}的2023世界航海裝備大會近日在福建省福州市舉行。在大會現場,不少觀眾被一款以氫燃料電池為動力的內河船舶——“三峽氫舟1”號模型及展板所吸引。


        “三峽氫舟1”號是我國首艘氫燃料電池動力示范船。前不久,它剛在湖北宜昌三峽游客中心(九碼頭)完成首航。據測算,相比傳統燃油動力船舶,“三峽氫舟1”號預計每年可替代燃油103.16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43.67噸。


        不僅在湖北,福建、廣東、江蘇等內河水系發達的省份,也在加速推動內河船舶綠色智能發展。去年8月10日,在一陣轟鳴的汽笛聲中,福建省首艘內河增程式電動貨船“武夷2號”在寧德順利下水。該電動貨船采用寧德時代動力電池,配備中船賽思億電控系統,設計容量1540千瓦時,設計續航80公里,載貨量可達765噸。


        記者梳理發現,除了貨運領域以外,電動船舶業已在文旅航道上啟航。2022年3月29日,由三峽集團和湖北三峽旅游集團合作研發建造的純電動游輪“長江三峽1”號在湖北宜昌首航;2023年9月12日,福建首艘純電力船舶“茉莉號”抵達福州煙臺山碼頭,目前已亮相閩江游新游線……


        這是我國內河航運加速綠色智能化轉型的一個縮影。據統計,2021年,我國電動船舶市場規模為94.8億元,同比增長12.9%;預計2025年市場規模將達168.7億元。


        “國內純電動船舶已將近300艘,大型船舶超過50艘?!蔽錆h理工大學交通與物流工程學院副院長袁成清介紹,近年來,我國內河船舶綠色化、智能化發展進程加速推進,應用場景持續拓展,已實現電動船舶系統和產品在江、河、湖、海全流域和多船型覆蓋。


        多方助力協同發展


        2023世界航海裝備大會“內河船舶綠色智能發展論壇”上,數十位業內專家就當前電動船舶產業前沿技術、創新成果和示范應用展開熱烈討論。


        中國船級社科技工作委員會副主任羅肖鋒、袁成清等專家認為,當前我國內河電動船舶快速發展的背后,離不開國家、地方政府、企業的多方助力。


        首先是國家層面一直在加強法規政策引領。2021年正式實施的《長江保護法》第七十三條規定,國務院和長江流域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對長江流域港口、航道和船舶升級改造,液化天然氣動力船舶等清潔能源或者新能源動力船舶建造,港口綠色設計等按照規定給予資金支持或者政策扶持。為推動內河船舶綠色化、智能化、標準化,2022年9月,工信部、發改委等五部委聯合公布的《關于加快內河船舶綠色智能發展的實施意見》指出,積極穩妥發展LNG動力船舶、加快發展電池動力船舶。


        其次是地方層面也在“真金白銀”配套扶持。電化長江、綠色珠江……記者梳理發現,除了國家部委,各地地方政府也在積極跟進相關配套措施。以福建為例,該省工信廳等十部門今年6月印發全面推進“電動福建”建設的實施意見(2023-2025年)提出,對省電動船舶示范項目(含新建和改造),按交付船舶電池動力(含氫燃料電池)總成價格的40%給予補助,單船補助最高1000萬元。


        “近兩年不論是電池動力的游輪還是貨輪都得到了長足發展?!敝袊L江航運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光耀說,正是由于國家部委及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我國內河電動船舶行業迎來了快速發展期。


        此外,在企業層面,受市場良好前景吸引,除了傳統船舶制造企業,寧德時代、億緯動力、國軒高科、比亞迪等電池企業近來也紛紛入局電動船舶行業,有力促進了行業創新要素集聚。以寧德時代為例,其動力電池出貨量連續6年全球第一,目前其船用動力電池裝載量已超過200艘,遍布閩江、長江、珠江等流域以及沿海地區。


        仍需發力突圍焦慮


        業內專家指出,盡管當前我國內河電動船舶產業取得一定成績,但其發展仍處于起步階段,在推廣應用過程中仍面臨不少瓶頸和困難,還需多方持續發力。


        ——強化政策支持,逐步緩解成本焦慮。在采訪中,不少船東企業對記者表示,盡管電動船舶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比較高,但它的初期投資成本遠高于傳統船舶,“三電”系統、能源管理系統采購成本亟待降低。


        工信部裝備工業二司副司長李毅表示,工信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從供需兩端抓好政策落地,擴大綠色智能船舶增量,優化傳統燃油動力船舶存量,加快老舊內河船舶報廢與更新改造,重點支持綠色智能船舶技術研發示范應用以及配套設施建設,形成央地推動內河船舶綠色智能發展的政策合力。


        ——強化科技支撐,努力消除安全隱患。在劉光耀看來,隨著我國電動船舶數量逐漸增多,電動船舶在電池系統、操控系統、船舶安裝維護等方面的安全風險和隱患也將逐漸暴露出來,建議加強對電動船舶風險的研究,不斷提升船舶本質安全水平,加強適合電動船舶特點的風險防控和應急處置體系建設,采取精準有效措施防范風險。


        ——完善配套支持,緩解里程焦慮。福建省福船海洋工程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總經理官良清建議,加快完善充電樁、電網等基礎配套設施建設;不斷創新運營模式,支持傳統企業、動力系統企業及金融機構深度參與電動船舶建造運營、電池租賃等業務,形成上下游利益共享合作模式,更好助力電動船舶產業高質量發展。(張華迎)


        轉自:經濟參考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精品二区三区熟女日韩国产_自愉自愉国产在线精品观看_午夜dj视频中文电影_2017年亚洲天天爽天天噜_久久久久久无码人妻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