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aka8y"><menu id="aka8y"></menu></rp>
    2. 存續40年、退出市場流通30年還記得當年的四川糧票嗎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10-28





        10月16日,在眉山市東坡區激情廣場,世界糧食日和全國糧食安全宣傳周四川主場活動拉開大幕。


        活動現場,糧票成了“主角”之一。頭發花白的老人拉著兒孫,在活動展館前駐足,指著不同年代的糧票撫今追昔。


        退出市場流通30年后,糧票正以一種特殊的方式重新回到大眾視野。糧票的進退,見證了農業大省四川在糧食流通領域的改革進程,也折射出四川助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在新時代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糧倉”更多愿景。


        A 破壁的前提


        1993年,全省糧食倉儲處于新中國成立以來最高位,存續40年的四川糧票退出流通


        激情廣場圍觀的老人們提到一句話:1953年,(糧票)故事開始了。


        1953年10月16日,為保障國家糧食供給和糧價平穩,中共中央作出《關于實行糧食的計劃收購與計劃供應的決議》。這項政策的核心是政府統一收購、統一銷售,即“統購統銷”。隨后,“統購統銷”被推行到棉布、食用油等諸多領域。1955年,國家層面發行全國通用糧票,中國社會進入“票證時代”。


        民以食為天,糧票很快在諸多票證中處于流通性的頂端,有的機關企業用它發工資,有的人拿它兌換其他票證……到1993年,糧票已經存在了40年。


        糧票在四川流通了40年,也發生了不少故事。


        1982年,劉永好等劉家四兄弟在成都新津創業養殖鵪鶉。讓他們最頭疼的不是沒有技術,而是“糧票從哪來”?


        因為,養鵪鶉需要糧食。在改革開放初期的四川,農民的糧食已開始有富余,不少農戶會在市場上把自家的余糧拿出來交易,被稱為“議價糧”。但“憑票供糧”的年代,“議價糧”并不多,能不能買到,全憑運氣。于是,劉家兄弟想出了一個辦法:用鵪鶉蛋去換雞蛋,之后賣掉雞蛋換取雞蛋票,再用雞蛋票買飼料糧。


        川人的敢為天下先,成就了這般令人津津樂道的故事。而存續40年的糧票,又經歷了怎樣的退出過程?


        大約5年前,記者曾與四川農業農村改革的推動者、著名“三農”問題專家趙文欣(已逝)有過一次交流。他說,四川為了糧票退出流通,準備了十多年的時間:從廣漢金魚公社探索“包產到組”,到率先完成“包產到戶”,改革開放帶來的紅利,讓四川糧食生產潛力充分釋放。1992年,全省糧食產量達到857.8億斤(含重慶),人均占有糧食800多斤,超過當時全國和全球平均值。


        “那時候的糧票基本只剩下象征意義?!壁w老說,讓糧票退出流通的另一個理由是,政府對糧價的調控能力仍在。1993年5月4日,經省政府批準,四川省糧油批發市場正式設立,主要負責全省大宗糧食交易。同時,中央和地方儲備體系加速構建,全省糧食倉儲處于新中國成立以來最高位,“倉中有糧”讓人“心中不慌”。


        1993年,四川糧票退出流通的第一年。原四川省糧食系統在全省布設了上千個監測點,干部們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催著地方電話匯報最新糧價。


        不過,這樣的電話辦公只持續了4個月。那一年,全省糧價十分平穩。


        B 解除的封印


        1993年,四川農業特色優勢產業快速崛起,成為個人命運和行業的轉折點


        1993年,是值得記錄的年份。那年2月,成都邛崍市一家糧油廠的業務員在《四川日報》上看到,糧票退出流通的標志性文件——《國務院關于加快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通知》正式發布。這讓業務員下定了創業的決心。隨后,這個業務員接手盤活了一家小型糧油廠。這家糧油廠就是日后全省菜油加工龍頭企業——成都市新興糧油有限公司,業務員就是這家企業和“董小榨”的創始人——董國偉。


        同樣是1993年,快要小學畢業的羅麟的愿望就是一家人一起吃上一頓飯。那一年,在糧油票退出流通后,有著榨油、舂米手藝的羅麟父母接手了一家小作坊,開始了走街串巷銷售糧油的創業之路。每天盼望著父母回家吃飯的羅麟沒有想到,改革釋放的紅利,孕育出了難以想象的成效:如今,小作坊已經變身年銷售額逼近10億元的行業龍頭企業——綿陽輝達糧油有限公司。


        個體命運的變遷折射在行業上,就是一個領域的滄海桑田。過去30年,全省糧油加工業入統企業總產值年均增長約10%左右。去年,全省糧油產業總產值達2535億元,位居全國第六、西部首位。


        糧票的退出流通,在四川農業特色產業領域,解除了發展的“封印”。


        記者曾與全省多位致富能手座談,他們提到,糧票就像一種暗示,提示所有人糧食供需極有可能不平衡。但國家層面邁出的一步,給所有人吃下了“定心丸”。


        四川的水果、茶葉、畜禽和中藥材等特色優勢產業快速崛起。如今,四川有油菜、生豬、花椒、牛、兔、蜂、晚熟柑橘、芒果、檸檬、紅心獼猴桃、川芎、麥冬、貝母、白芷、黃連共計15項特色農產品,產量位居全國首位。


        如今,全國每10頭豬,就有1頭來自四川;每10杯茶,就有1杯來自四川的茶山;每10斤菜籽油,就有2斤榨取自四川的油菜籽;每10只兔子,就有4只來自四川;每10個檸檬、血橙,就有8個摘自四川……


        今年,全國糧食安全宣傳周的主題是“踐行大食物觀保障糧食安全”,面對這個主題,四川確實有底氣。


        C 全新的征程


        在新時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到2030年,全川糧食年產量將達到750億斤


        有人在互聯網上曬出了學生時代的糧票,配發上感懷文字:2023年糧食又收獲了。


        的確,四川人早已不再為糧發愁。但這并不意味著,四川可以放松糧食生產。


        放眼世界,過去幾年,受疫情和國際環境影響,國際糧食價格在過去3年始終處于高位。因此,中國人的飯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飯碗主要裝中國糧。


        著眼全國,四川是國家的戰略腹地,是全國13個糧食主產省之一,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格局中居于重要地位。由此,四川必須更好扛起糧食、生豬、油料等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責任,必須強化糧食等生產供應,加快打造保障國家重要初級產品供給戰略基地。


        作為西部唯一的糧食主產省,四川有著悠久的農耕歷史、優越的自然條件,有條件也有能力在建設新時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中展現更大的作為。


        例如,在2020年至2022年,四川采取率先實施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制、復墾復耕撂荒地、騰退園地等方式,確保了全省糧食產量連續3年超過700億斤。而今年小春,全川夏糧總產量達90.52億斤,同比增加3.18億斤、同比增長3.7%,增幅居全國13個糧食主產省第二位。根據各地測產情況,今年全省秋糧畝產有望增加20斤。同時,全省糧食倉儲量位居歷史高位……


        “天府糧倉”如何更加充盈?去年底,省委、省政府高規格印發《建設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行動方案》提出,通過擴面積、增單產等措施,到2030年,全川年產糧食將達到750億斤、“菜籃子”產品生產基本實現現代化。


        此外,《方案》還提出,要堅持糧經統籌,進一步拓展“糧倉”的范圍。眼下,同步啟動建設的“天府森林糧庫”等專項行動,也讓四川的食物來源從農田進一步向森林、草原、河流湖泊、沙漠等延伸,支撐四川踐行示范“大食物觀”的扎實底座。


        糧票記錄的歷史已經過去,但承載的渴望正在走進現實。(四川日報全媒體 記者 王成棟)


        轉自:四川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精品二区三区熟女日韩国产_自愉自愉国产在线精品观看_午夜dj视频中文电影_2017年亚洲天天爽天天噜_久久久久久无码人妻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