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更好地推動企業文化落地生根,進一步營造高質量發展的良好氛圍,10月22日,陜西鋅業公司省級文明單位創建之企業文化成果發布會在陜西商洛召開。
陜西省國資委宣傳處處長胡銘,陜西有色金屬集團黨委副書記、董事、工會主席王小慶,商洛市委、商州區委宣傳部門領導,陜西鋅業黨委書記、董事長何學斌出席會議。陜西鋅業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崔旭東主持開幕式。
王小慶指出,“聚?鋅”文化建設深入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堅守和全面傳承了陜西有色集團母文化——“聚”文化理念,并結合中國傳統文化、商洛地域文化和企業發展要求及實際,形成了獨具陜西鋅業特色的企業文化體系,是對陜西有色“聚”文化理念體系的又一次豐富和弘揚,值得陜西有色集團公司系統相關企業學習和推廣。
為更好發揮“聚?鋅”文化作用,突出文化引領,助力陜西有色集團打造“全國有色金屬高新材料新名片”,實現陜西鋅業高質量發展,王小慶提出3點要求。
一是堅持黨建引領,不斷深化企業文化建設。陜西鋅業要堅決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企業文化建設,繼續實施文化強企戰略,將企業文化建設納入企業發展規劃,深度融入生產經營、改革發展全過程。要充分結合陜西鋅業公司實際,豐富“黨建+企業文化”模式,充分發揮思想文化培根鑄魂作用,打造陜西鋅業公司涵蓋黨建品牌、文化品牌在內的企業品牌體系。
二是堅持對標一流,持續推進文化賦能企業發展。陜西鋅業要以此次企業文化建設成果發布會為契機,對照“打造三個陜鋅、成為高端新材料供應商”的企業發展愿景,“融聚資源、創鋅價值”的企業使命,結合倍增行動方案、鋅產業鏈圖譜實施計劃和產業鏈建設發展路徑,緊盯陜西有色集團“十四五”發展規劃,對標國內國際一流有色金屬高新材料企業科學謀劃發展思路,不斷完善 “倍增方案”,提升發展質量,做大經濟總量,實現生產經營再提質、企業改革再深化、重點項目再突破、黨建水平再提升。要通過深入持久的宣貫、實踐,使“聚?鋅”文化內化于心,讓企業精神成為凝聚干部職工共識的思想引領;使企業文化固化于制,實現文化柔性與制度剛性的相互融合;使企業文化實化于效,塑造良好企業形象,不斷提高企業的社會美譽度。
三是堅持目標導向,全面促進企業文化落地見效。陜西鋅業要致力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增強企業核心功能,著力推進陜西鋅業公司“五個產業鏈群”建設,進一步優化鋅冶煉裝置運行水平,提升企業經濟運行能力,為實現企業愿景創造有利條件。
王小慶希望,陜西鋅業公司廣大干部職工深入貫徹“聚?鋅”文化,緊盯目標不松動、自我加壓再鼓勁,靠文化凝心聚力,攻堅克難;拼實績擔當作為,真抓實干,創造出無愧于企業、無愧于時代的“鋅”業績。
何學斌在致辭中指出,此次企業文化成果發布會,是在陜西鋅業生產經營、項目建設齊頭并進,順利實現“時間任務雙推進”,發力高端綠色、高質量創新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在陜西鋅業上下全力攻堅倍增方案和大干快上提質增效的沖刺時刻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
何學斌表示,陜西鋅業的發展現狀既需要企業文化來吹號聚勢、凝心聚力、營造氛圍,也需要企業文化來感染、鼓舞、激勵、動員全公司廣大干部職工,把執行和擔當體現在日常工作部署上來,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公司發展目標上來。為了將企業文化貫徹落實、落地推廣,何學斌提出5點意見。一是要認清形勢,更新觀念,充分認識加強企業文化建設的重大意義;二是要深刻理解,領會實質,充分把握企業文化的精髓要義;三是要突出重點,統籌兼顧,切實將企業文化融入企業發展大局;四是要加強領導,齊抓共管,扎實推進企業文化落地生根;五是要提升素養,認真踐行,做“聚?鋅”文化的踐行者和“創?鋅”家。
陜西鋅業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路延忠對陜西鋅業企業文化建設進行了回顧,詮釋了“聚?鋅”文化理念的來源和內涵,介紹了未來“聚?鋅”文化實現生根、落地的可持續性建設路徑。
會上發布了陜西鋅業企業文化成果和陜西鋅業新版企業文化體系、文化手冊、宣傳片等一系列成果,并舉行了《陜西鋅業企業文化手冊》頒授儀式。陜西鋅業新版企業文化體系包括文化理念、行為規范、視覺形象等體系。其中,文化理念體系作為核心內容,著重歷史傳承,錨定國企特色,突出目標導向,充分彰顯優秀基因和時代內涵,全面闡釋陜西鋅業的文化定位、價值觀念與行為方式。視覺系統堅持量身定制,有效實現跨文化溝通,以及陜西有色“文化開拓走出去”的戰略道路。地方政府、陜西有色集團、陜西鋅業領導班子成員、中層干部及職工代表等200余人共同見證。
陜西鋅業青年員工代表在大會現場宣讀了《陜西鋅業行為宣言》,用鏗鏘有力的誓詞表達了新時代陜鋅人精誠團結、砥礪奮進的力量,表達了肩負使命擔當、開創美好未來的信心決心。
未來,陜西鋅業公司將以“聚?鋅”文化為指引,深挖陜鋅文化故事、整合陜鋅文化資源、傳遞陜鋅文化名片,在新的征程中,涵養文化底蘊,不斷增強凝聚力、鍛造核心競爭力、提升戰斗力、激發創造力,在新時代偉大征程中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之路。(張雪卉)
轉自:中國有色金屬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